以2021東港迎王平安祭照片說明

嗨!我是安拉,人類學本科生,喜歡分享觀光客看不到的世界另一面🦋
那年(2021年)我還是大學生,第一次參加異文化的儀式,也是第一次特別有意識地進行參與式觀察。
起初,我對於能夠親身參與這個之於東港人比過年還要重要的儀式,感到非常興奮。
然而,進行到中間,我卻只感到異常疲憊。
「迎王真的有重要嗎?為什麼東港人要這麼勞累地延續、進行這個儀式?🤔」這樣的疑惑在我心頭久久無法散去。
直到,我聽到那一句「因為討海」,從此之後,迎王成為我心中,台灣最值得守護的文化之一。
這上、下篇獻給──還沒去過迎王;曾經去過,卻也和當初的我一樣,不明所以;或者,想再重溫一次迎王的感動的你。
上篇,我將分享我遇到的最棒引路人和我說的各種迎王小故事&科儀知識;
下篇,我將分享自己終於深度融入東港人的精神,從有所質疑,到充滿敬佩的心路歷程。
接下來,讓我們一起進入迎王的世界✨
東港迎王的由來?
其實台灣各地迎王由來差不多都是如此。
簡單來說,相傳~兩三百年前,人們面對恐怖的大瘟疫。
(跟2021年新冠肺炎大肆流行的感覺很像)

因為缺乏醫療資源,於是,借助宗教力量!拜託 東隆宮主祀神溫王爺/溫府千歲奏請玉皇大帝,派另外五位 千歲下凡趕走瘟疫。
此後,瘟疫掰掰! 溫王爺讚讚!
人們便從舉行「請神驅瘟」的儀式,轉為恭請 御史「代天巡狩」千歲爺蒞境督察「賜福平安」的儀式。
每3年為一科、每一次8天7夜,舉辦東港迎王平安祭典,成為東港人心中比過年更重要的日子!
(但對於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等等的東港人來說,就另當別論)。
迎王期間,遠遊在外的游子都會回來盡一份力。
即使無法回來,「東港東隆宮」以及「日木水巷」的粉專都會即時更新迎王的最新現場。
*「日木」拼起來是「東」字,「水巷」拼起來是「港」字。日木水巷=東港。

迎王中的重要角色及流程
可以把迎王想像成台灣政府邀請各國重要政治人物來訪一樣。
- 主辦者為東港東隆宮
- 協作者為東港7角頭轎班(7個聚落,每個聚落有自己的1間廟):
下頭角(東福殿)、頂頭角(東隆壇)、下中街(朝隆宮)、崙仔頂(鎮海宮)、頂中街(進水宮)、安海街(福安宮)、埔仔角(鎮靈宮)

- 神祇為代天巡狩的5位 千歲爺(大千歲、二千歲、三千歲、四千歲、五千歲),加上 中軍府、 東隆宮主祀神溫府千歲,共7位。
※流程
- 每一科剛結束時: ①分配下一次工作人員的職責(也就是角頭職務分配,抽籤看誰負責哪一位 千歲爺)

- 祭典前兩年: ② 厲害的老大不會先來,一定會派個先鋒,也就是 中軍府先來監督好事情(中軍府安座)
- 祭典前一個月:
③ 工作人員正式寄邀請函,邀請貴客,也就是各位 千歲爺(進表)
④ 安排好貴客們的住宿(設置代天府)

- 祭典正式開始:⑤ 恭迎貴客到來(請水)
- 祭典每天的例行公事:
⑥ 貴客們巡視、鎮鎮小鬼(王駕出巡繞境)
⑦ 鎮完小鬼,也要幫疲憊的自己好好淨化(過火)
⑧ 每天早晚都要跟我們的貴客問安,好好招待、問候貴客及兵馬們進餐休息(祀王)

- 祭典第7天:
⑨貴客臨走前,下午進行最後一次出巡收煞驅瘟(遷船繞境)
⑩ 晚上進行由道士最後一次收服瘟煞疫鬼的法會(和瘟押煞)
- 祭典第8天:
⑪ 感謝貴客的到來,臨別前要好好餞別(宴王)
⑫ 恭送貴客以及收服的瘟煞疫鬼們(也就是大家最知道的燒王船),正式結束迎王!(偃旗息鼓)
※以下附上網路上詳細的說明:
被忽略的東港迎王看點!
①燒王船之外的高潮時刻:請水!
「請水」是最具神秘色彩的環節🧚🏼♀️

請水會在鎮海公園(Google Map點我)進行。
由於每年來的千歲不一樣,所以請水成為大家最期待揭曉大千歲姓氏的有趣環節。
(可以想像成「千歲」是一個天上公務人員的職位,就像人間的公務人員一樣,「科長」這個職位可以由不同人當)
※請水流程: 頭籤(東港特有之靈媒形式)會不斷以神轎的轎槓作為「神筆」,在海中以起乩狀態感應 「大千歲」的尊姓,並在請王台報寫 大千歲姓氏。 大千歲的姓只有大總理及東隆宮幾位主事者知曉。 若報的姓氏不對,就會請其退駕,只有當姓氏符合時,才表示 代天巡狩千歲爺已經到達,此時典務科就會宣佈:「大千歲已到達~~~姓某氏~~~~」 並由專人一路從鎮海公園拿著令旗奔回東隆宮,一路大聲宣布本科的 大千歲姓氏。 (天吶,從鎮海公園跑回東隆宮有一大段距離欸)

因為每一科的 大千歲個性不同,所以也有許多不一樣的登場小故事~
例如有一科的 大千歲姓「盧」,性格比較兇,當時降駕寫完自己的姓氏後,一腳踩在桌上退駕(好有畫面😂)。
也有 大千歲來的時候揮手向大家致意。
②東港沒有乩童,是頭籤?
前面說到頭籤,在地人和我說:「東港沒在跟你玩乩童啦~」

不過,也不是東港每一間廟宇都有頭籤。
一般而言,東港廟宇還是以乩童居多,會有頭籤的大致上只有七角頭以及新舊嘉蓮宮,而且,能見到頭籤的場合主要就是在迎王的時候。
據說,一般是有靈媒經驗的人比較容易發頭籤。
但 大千歲的頭籤一向喜好「生童」,也就是0起乩經驗的人。所以只要是轎班,就有可能發頭籤。
最有趣的東港特色是──不同廟宇間的頭籤往往會互相對話,有時候就能看見七八位頭籤聚在一起的場面🗣️像是 千歲爺生氣、斥責,或是心情好的時候會吟詩(真是風雅)
而前面提到,也可能發頭籤的新、舊嘉蓮宮,在東港具有相當高的地位,在廟格上是唯一跟東隆宮平起平做的廟宇!
這一點可以從嘉蓮宮是東港除了東隆宮以外,唯一可以輪流迎請 大千歲至廟裡過夜敘舊(?)的廟宇看出來
(真的好可愛,神明也是需要聯絡感情的~💛)

會有這樣的特殊地位,有一種說法是──在 溫府千歲尚未來到東港的時候, 大清府王爺是當時東港神格最高的神明;
而另一種說法則認為──最早進行請水的地方,就是在嘉蓮里的海邊,因此 大千歲最早是先被迎請至嘉蓮宮的。

③五顏六色的角頭轎班服飾怎麼分?神樂?
前面提到迎王平安祭典由7個角頭協力負責,不過現場這麼多人,哪分的出來啊~?
這時候,就要看顏色!(每個角頭轎班的衣服款式相同、但顏色不同)
例如當年(辛丑正科2021年)負責 大千歲的是穿黃色的頂頭角;

負責 二千歲的是穿粉紅色的安海街;

負責 三千歲的是穿黑色的崙仔頂;

負責 四千歲的是穿綠色的埔仔角;

負責 五千歲的是穿淡紫色的頂中街;


負責 中軍府的是穿白色的下頭角;

最後,是負責 溫府千歲的是穿藍色的下中街。

額外補充,除了角頭轎班之外,迎王一大功臣還有──東隆宮的各個組別,例如電氣組、王船組、設計組、典禮事務組。

以及在迎王期間,由東隆宮直轄的「大漢樂團」改成「神樂」的這群綠衣女子。

他們所演奏的曲調被稱為「東港吹」,也就是以前國文課本學的「雅樂」🎶
現場聽真的有種雞皮疙瘩的感覺!
④全台最大最華美的東港王船

很久以前,王船是用竹紮紙糊而成,只需要在迎王前兩、三個月開始建造就好。
但自從改成木造後,就必須在迎王前大約1~2年,由「王船組」的人員,開始在東港東隆宮的「王船廠」開始建造,工程超級龐大。
(王船越大也代表當地錢錢越多💰)

在下一科的迎王開始前,東隆宮的人員就會隨時在FB、IG更新動態。
不過我在遶境中遇到一位資深轎班的太太,她告訴我近幾年王船組的人越來越稀缺,反而是轎班人數相較過去成長的4倍,現在有大約400名轎班。
這是因為轎班本是要世襲的,若非世襲者想成為轎班,必須經過 溫府千歲的同意。
然而現在規範便的寬鬆,所以有興趣的青年就源源不絕地加入了。
真怕有一天造王船的技術就這樣流失了🥺

⑤越夜越熱鬧,嘉年華的夜晚:燒王船
繞王船前的儀式超複雜!
首先,當王船結束遷船遶境回到東隆宮廣場,每戶會前來交替身仔並添載品(米包、豆包、天庫),而典務科人員於稍晚開始為王船添載物品。
這些物品包括辦公用品、餐具、炊具、日常用品及柴、米、油、鹽、醬、醋茶及出港菜食物等🍽️
每個物品都要按舊例放置在規定的地方!
而準備這些添載物品的用意,就是希望讓 千歲爺們回天庭繳旨的旅途中,三餐無虞,不餓肚子。
另外一個意義,也是代表東港子弟感謝 代天巡狩王駕,為東港帶來委境安域之小小心意,更期望未來三年東港地區合境平安、信眾豐衣足食😌

廟前廣場的另一頭,當王船在添載時,一邊舉行著「和瘟押煞」的法會。
簡單來說就是好聲好氣地和好兄弟們說:該走囉~(和瘟);好好講講不聽的就來硬的帶走!(押煞)😂


複雜來說,真的好複雜(引用東隆宮官方網站)──
道長們會先做安五營儀式,將廟埕做一五方結界,以防外邪亂魔入侵。
再來是作和瘟科儀中的「關祝五雷神燈」儀式,其作用為以祝燈功德,五行順遂,以祈地方平安、人物康阜。
三做請神和瘟科儀,唸經懺獻禮儀,以求魍魎潛行、四時無災。
若和瘟對於較頑劣的瘟煞疫鬼無所作用時,則必須再做一場押煞的武場。
就是在廣場擺設兩張長凳,凳椅下置一火爐,爐上放著鐵鍋,長凳上放著畫八卦的米篩,旁邊放著一桶水,長凳前放著火爐,火爐上放油鍋等物,道長們各執五方押煞旗、草蓆、鍋蓋、掃帚,及法器如劍、牛角等,舞動著道教科法的專業動作,來押逐不淨之物,將各方界的煞神疫鬼一一押上船,以達舉行平安祭典的最終目的。
法會、添載物品和宴王結束後,眾人稍做休息。
直到迎王祭典的第8天凌晨2點多,開始恭請 千歲爺上轎,進行「陸地行舟」,將王船拖拉前往「燒王船」的地點──鎮海公園。
沿街還放了非常多漂亮煙火,像極了嘉年華~🎆

王船兩側會掛上代天巡狩燈、班頭燈、三十六省份燈、更燈,並將本來掛在廟旁旗竿上的帥旗、帥燈降下,放到王船上。
一切準備就緒,炮聲三響,就是大隊人馬出發!
這時候真的腳程要快,超多攝影師、大批觀光客開始奔向鎮海公園,為的就是找到好位子拍攝王船。

然而,其實燒王船這個環節當地人是不太參與的。
這是因為我們俗稱的「燒王船」,其實是「送王船」的形式之一。
- 送王船的意思是──「恭送神明」(將紙糊的神像、凶煞以及瘟王神像陸續請到船上),並以「遊天河🔥」(將王船焚燒,灰燼升天)或「遊地河🌊」(將王船放入海中流放)的方式送走瘟疫和好兄弟,是「押送邪煞」的過程。

據說這時候現場有許多好兄弟,想當然爾,若你沒有跟著走,或往反方向走,好兄弟便會認出你與之不同,俗話說會被「煞到」。
因此當地人是不太參加這個環節的,許多東港人就算年過半百,也不曾親眼看過燒王船👀

當王船被拉到鎮海公園,已是凌晨3點多。
然而,再等一下!因為並不是把王船放到沙灘上就好,還得等待神職人員將一切安妥、安裝王船的桅杆。
頭籤會來回巡視王船是否傾斜、方向是否正確,大致完成之後,開始恭請 王駕、 中軍府上王船。

總之,在繁複的儀式中,大家從凌晨2點半等到早上5點半,整整三個鐘頭在沙灘上吹冷風、瘋狂度咕。
然而這漫長等待中,莊嚴肅穆,廣大的人群沒有發出任何喧鬧與抱怨。
從來沒在台灣見過這樣的敬重之意。

就在我昏昏欲睡又冷到不行的時候,突然前方傳來一聲砲響!
引自東隆宮官網── 據說以往 大千歲會採乩向民眾致謝和道別,道長帶領大總理與各級總理,在船頭再向 千歲爺焚香告別。 道長帶大總理用鋤頭劃一條凹陷直通外海,代表水路已開,時辰一到收錨鳴炮,而火勢在沉香粉、金紙的助燃下,轉化成熊熊烈火將王船包圍,而「無形」的王船已順風啟航,航向遙遠的天庭繳旨。
總之,是正式點火的信號!

前面的所有相機瞬間舉起!不過其實照禁忌來講,應該在火光燃起剎那,就迅速離開,切勿回頭。

王駕離境後,角頭們、東隆宮人員們都會各自離去,這時候除了人的交談聲,鑼鼓八音都不會再響起。
這是因為舊例有規定,在王駕離去的七天之中,鎮內都不可以有鐘鼓聲、戲曲聲、鞭炮聲。
這是以免讓千歲爺誤以為地方信眾再度歡迎回駕,但主要目的還是防止瘟神疫鬼偷偷跟著聲音跑回來~
不過有許多人會等到最後王船燒盡,看桅杆導向哪個方位,據說是有福氣的方位。
另外,在送王之後必須禁海捕魚3天,以免跟無形的王船在海上相撞(本來是7天,但因為這樣太長,會影響漁民生計,所以改為3天)

迎王禁忌
- 嚴禁攀爬各種科儀設備,例如請水台、王府內、代天府設施(36省份燈架,王府戲臺,更鼓寮,榜文綁)
- 不要擋住或闖入任何頭籤、王駕遶境會經過的動線,闖陣是很嚴重的禁忌,絕對不要為了拍好看的照片而成為阻礙。
- 不可以觸摸神轎、王船及神器。
- 女性朋友,不可以參加過火,不能穿轎班衫和帶魯笠。
- 對 代天巡狩千歲爺要有尊敬的心,遶境時,請站著恭送 千歲爺經過。
- 拍攝神像前,請先拜拜稟告。陣頭拜廟時,站在香爐正後方拍攝是違規行為。拍照特寫請尊重個人隱私,需徵得同意。
- 送王時,天庫金紙堆請勿踐踏站立。
8天7夜的迎王平安祭典充滿許多百年以來流傳下來的傳統,然而,看了這麼多的小知識,就能在參與迎王時,感受到這項儀式的偉大與力量嗎?
下一篇──我將分享在迎王時,我如何從疲憊且不解的狀態,最後彷彿開了另一雙眼,看見迎王背後的深意😌
「喜歡一個城市,不在於這裡有七個或七十個奇景,而是這個城市對於你心中的問題,給了答案。」
迎王與東港之於我,便是這樣的存在。
Right here is the right blog for anyone who would like to understand this topic. You realize so much its almost hard to argue with you (not that I actually will need toÖHaHa). You certainly put a brand new spin on a subject thats been discussed for years. Wonderful stuff, just great!
heyyy Thank u so much! It’s really a great appreciation for me<3
Heeya i am forr tthe first time here. I found tthis board
aand I find It truly useful & it helped me out much.
I hope to give something back andd heelp othes like youu
helpeed me.
hi~~~ I’m so happy that my article helps you! Are you going to Taiwan?
BTW Is it okay for you to translate this article into English? There are a lot of traditional words in mandarin 🤔😳